项目意义 随着电网峰谷差越来越大,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,系统调峰填谷、调频调相任务繁重,蓄电池储能电站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。储能电站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,只要从系统取频率信号,与设定值比较,立即可以按策略调整运行状态,满足系统需要,也可以当黑启动电源。由此可见在系统中建设铁电池储能电站意义重大。 铁电池储能电站具有储能、停止、发电、调相四个工况。工况之间转换灵活快速,从静止到发电只需2秒左右时间;现场试验证明负荷调整速度快,从-50kW到+50kW额定负荷只需2.49秒时间;出力调整范围广,可以从-100%到+100%额定出力范围内任意调整;效率高,现场效率试验表明,其综合循环效率达到90%以上。 系统概述 2.1基本参数: 1)电站容量:额定功率 1,000kW,总容量4WWh。 2)电压等级:10kV/0.3kV(AC50Hz) 3)地点: 4)占地面积:700㎡ 5)设计服务年限:20年以上 6)运行环境:室温,5~85%RH 7)运行模式:少人值班/无人值守 8)系统效率:>90% 9)电池型号:ATL200A铁电池,0.125C倍率充电,0.25C倍率放电 10)单体电池总数量:6000节。 11)运行方式:晚上11点至早上7点,充电8小时,白天放电4小时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,也可实时进行调整。 12)充放电转换时间:±50kW转换时间为2.49秒 2.2 系统组成 储能系统由变流器(PCS)、电池堆(BP)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、储能监控系统、变压器和开关柜组构成,见图1, 
图1 储能系统的构成 2.2.1电池堆 由10节ATL200Ah单体磷酸铁锂电芯串联构成一个32V标准电池模组,由20个标准电池模组串联组成每个640V电池组,一个电池组共有200节ATL200A单体磷酸铁锂电池(见图1),3个电池组共600只电池并联后构成1个640V\600Ah电池堆(功率96kW,总容量为384kWh)。 电池对接入双向换流器直流侧,双向换流器交流侧接入640V低压母线构成一个储能单元,10个储能单元并联接在低压母线上,实现储能电站总容量为4,000kWh。储能电站通过10kV变压器与电网连接。 
图2 640V200Ah电池组拓扑图 2.2,2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用于保证电池的安全可控运行、单电芯的均衡、电池模组内的热管理、电池状态的估算和参与充放电控制。电池管理系统由主机、从机和高压监控模块组成。 由于电池数目庞大,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(参见图3),最底层的BMS从机模块控制一个电池模组内的均衡、采集电芯的温度、电压等参数。最上层的电池管理主机BCU负责估算电池组的状态(SOC),与中央控制系统交换信息,负责过压、欠压、温度、漏电报警及保护功能,以及过流报警功能,负责打开和关闭热管理装置和保护装置。高压模块的作用是监控电池组内的充放电电流,正负母线的绝缘状态,并在绝缘状态降低时发出报警。 
图3 BMS系统连接示意图 2.2.3换流器 双向换流器主要集成了换流、并网控制、功率调节、保护四大功能。 1) 换流和稳压 双向换流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整流和逆变。在逆变过程中,由于电池放电将造成电池端电压下降,通过控制换流器IGBT的导通时间,补偿电压,以保证交流输出端的电压稳定。 2) 并网控制 在放电状态下,双向换流器的DSP进行蓄电池的并网控制过程如下:首先,DSP控制投入直流侧开关,由DSP采样交流电压的相位和幅值,把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调至与电网侧电压同幅、同相、同频,完成后控制交流侧开关投入,实现并网。 3) 功率调节 DSP采样直流侧电压、电流和交流侧电压、电流,形成反馈信号,确定交流输出的电流或充电电流大小,可按给定功率进行调节。 DSP还可控制交流输出电流、电压间的相角,实现功率因数在[-1,1]区间连续可调。 4) 保护 换流器具有以下保护功能:①交、直流过压、欠压保护,②过频、欠频保护,③相序检测与保护,④防孤岛保护(检测电网断电时,停止换流器运行),⑤过热保护,⑥过载、短路保护。其中通过DSP软件和硬件共同实现过热保护,通过DSP软件、断路器和熔断器共同实现过流保护。
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| 尺寸 | 1000×600×2200(mm) | 总重量 | 500kg | 逆变数据 | 充电数据: | 最大逆变效率 | 98% | 最大充电效率 | 98% | 直流侧: | 直流侧 | 额定输入功率 | 102kW | 额定直流输出功率 | 100kW | 最大输入电流 | 204A | 最大输出电流 | 200A | 直流输入电压 | 500V-880V | 输出电压范围 | 500V-800V | 交流侧 | 电网侧 |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| 100kW | 额定输入功率 | 102kW | 额定输出电流 | 192A | 额定输入电流 | 196A | 工作电压范围 | 300V±10% | 输入交流电压 | 300V±10% | 工作频率范围 | 50Hz±1% | 工作频率范围 | 50Hz±1% |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| <3% |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| <3% |
表1 换流器主要技术参数 为了实现对电池串的独立充放电控制,同时避免电池串之间产生环流,储能变流器采用 AC/DC交直变流器+DC/DC直直变流器两级结构设计。AC/DC交直变流器是交 /直流侧可控的四象限运行的变流装置,实现对电能的交直流双向转换,其拓扑结构如图4(a)所示;DC/DC直直变流器位于电池堆和 AC/DC交直变流器之间,满足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直流电压要求等,其拓扑结构如图4(b)所示。 
图4 储能变流器拓扑结构图 2.2.4储能监控系统 储能监控系统是整个储能系统的高级控制中枢,负责监控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,保证储能系统处于最优的工作状态。储能监控是连接电网调度和储能系统的桥梁,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:一方面接收电网调度指令,另一方面把电网调度指令分配至各个储能支路,同时监控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,分析运行数据,确保储能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 储能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有:SCADA功能、诊断预警功能、全景分析功能、优化调度决策功能和有功无功控制功能。监控系统通过对电池、变流器及其他配套辅助设备等进行全面监控,实时采集有关设备运行状态及工作参数并上传至上级调度层,同时结合调度指令和电池运行状态,进行功率分配,实现储能系统优化运行。 根据系统容量和性能要求,1 MW/4 (MW·h)电池储能系统应配置电站型储能监控系统,含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和就地监测系统两级结构,如图 5所示。 
图5电站型储能电站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的结构 就地监测系统含就地监测单元、电池管理系统、变流装置就地控制器等,监控多条回路的运行状态信息(PCS、电池堆、并网开关、升压变等),并上传至储能电站监控系统;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由前置管理机、实时/历史服务器、研究数据库服务器、运行人员工作中、工程师工作站组成,通过网络与就地监测单元通信网管通信和交换信息,与远方有电网调度 /监控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,接受调度指令并优化进行功率分配。
|